臺藝大邀請美國保羅·艾倫·米勒(Paul Allen Miller)「抗拒數位商品文化:藝術、文學與哲學」講座 為數位化藝術創作提供嶄新思維

複製本頁網址,推薦給您的好友    
2019/12/10

公告內容: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以下簡稱臺藝大)所舉辦的 「限時動態—超領域國際展」系列講座,於12月4日(週三)在臺藝大演講廳,邀請到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語言文學文化學系教授—保羅·艾倫·米勒(Paul Allen Miller)擔任講者,其以「抗拒數位商品文化:藝術、文學與哲學」為題,與臺藝大陳志誠校長討論數位化藝術創作如何提供嶄新思維。

陳志誠校長隆重介紹保羅·艾倫·米勒教授,並簡介米勒教授會與聽眾們分享當代環境充斥著電子產品對人類生活的滲透,在全球資本主義中藝術創作與人文活動如何逐步被商品化以及在商品化的過程中,數位是如何將人文藝術化約成可相互替代的產物。並且在這數位商品滲透的現象下,如何透過藝術的參與、文學的閱讀以及哲學的反思進行抗拒。

保羅·艾倫·米勒表示,數位式或電子式的產物在當今正逐漸成為社會建構的基礎,無論對人的生活模式或生存模式,又或是對資本主義的生產系統以及其鋪天蓋地式的商品滲透。「限時動態」即作為展覽以及生活的一個參照點,它是數位化後的產物,其源頭所擁有的「感質」(qualia),正是米勒教授在本次講座的切入點之一,因為它是藝術創作所獨有的。然而,能刺激感知的感質,在「新由文化」(culture of neoliberalism)的知識前提中是必定被數位化的,為的是無限的再生產性。全球化資本主義文化中的知識本體論,建構與其依附的計算模式。在此模式中,藝術創作與其他人文化,是如何被各社會階層賦予價值以及這整個量化過程所成就的完美相互替代模式,直至其商品所釀造的非理性信仰,此日漸完整的過程即是狄奧多·阿多諾(Theodor Adorno)⽂化工業的噩夢也將一併被解說。由卡爾·馬克斯(Karl Marx)的商品定義開始闡明,至普遍的等同價值(universal equivalent)的構成這過程中對於人文以及經驗所造成的威脅,更重要者,是米勒將提出的抗拒此一文化的方式。何謂堅持藝術創作的普遍殊一性(universal particular)?如何對抗普遍的等同價值?米勒將以比較文學(comparative literature)的思想提出抗拒可替代性的三個實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塔吉尼亞的小馬》(Marguerite Duras’s‘Little Horses of Tarquinia’)、《禪公案》(Zen Koans)以及蘇格拉底式的置疑手法。這三者之共同點在於其精確的激進詩意,為商業化可替代性的烏托邦式抗衡提供了一幅蘊含其意義的圖像。最終將會回歸至本展覽的『方舟溫室』與『宇宙的徵兆』。

聽眾對米勒教授提出之概念進行大量的思考,並於思考過程中,對本此展覽中的數位化藝術創作擁有多元的觀點。講座引起聽眾廣大迴響,並擴充創新的思維模式。

講者簡介∣保羅·艾倫·米勒(Paul Allen Miller)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副校長/國際長、語言文學文化學系教授

限時動態—超領域國際展
展覽時間:2019年11月8日(五)-2020年1月12日(日)11:00-17:00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文創園區、臺藝大藝術聚落、九單藝術實踐空間
指導單位|教育部/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執行單位|有章藝術博物館
協辦單位|無成娛樂文化/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工研院服科中心/HTC VIVE/國家地理頻道/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舞蹈學系/中國音樂學系/電算中心/國際事務處
贊助單位|法國在臺協會/SAMSUNG/AMD/Bose/竹風文教基金會/竹風文化藝術基金會/竹風建設/WILLHSU POLO CAFE/億元資本 KC WINWIN/生活倉廚/CHIN LIFESTYLE 瀞時尚美
合作夥伴|ThumPle/機踏車BIKE/OVKLAB/Cowbanana臺藝大店/Stupin/初出藝術工作室
媒體夥伴|帝圖科技文化-非池中藝術網/新北市藝遊/今日新聞/典藏今藝術/臺藝之聲VO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