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國樂系舉辦2017臺藝箏樂展【臺灣箏樂的創意】臺藝大箏樂師生音樂會成功展現臺灣箏樂的傳承與創新

複製本頁網址,推薦給您的好友    
2017/05/01

公告內容:

本校國樂系於2017年4月25日成功舉辦2017臺藝箏樂展第一篇「臺灣箏樂的創意」,透過對臺灣箏樂的回顧與反思,完整地展現師生教學及研習的成果。「臺藝箏樂展」進入第13年,每年設計特定主題,推動著臺藝箏樂的教學、研究和展演。
第一篇「臺灣箏樂的創意」選奏了許多的臺灣箏樂作品,突出各種人文特質與創意。上半場由老師們分別演出五首箏樂作品,以謝味蒨老師演奏《曉霧》作為開場,謝味蒨老師是梁在平教授的弟子,喚起樂界對梁式曲風的重新重視。《孔雀東南飛》由彭景老師演奏,在1970-1980年之間臺灣社會眾多「品文‧引樂」的作品中,是一首經典代表作。邱芊綾老師選奏張儷瓊創作的《六月茉莉奇想曲》,一首揉合舊傳統與新思維的創意之作。《歌賦》是許雅民根據歌仔戲音樂素材創寫的作品,由葉娟礽老師演繹,內容融入傳統的哭調、都馬調、七字調素材,也可以聽到新穎的音響佈置和豐富的寫作巧思。上半場最後一首則是由老師及學生組成了一個細曲小組,分別是:箏/張儷瓊老師、琵琶/賴秀綢老師、和弦/吳孟珊老師、三絃/張翔媜同學,並由王瑞裕老師參與指導。選奏北管《上四套》中的兩曲,分別是《醉扶登樓》及《梅雀爭春》,讓聽眾感受上世紀中葉仍然活躍在北管樂社的細曲(又稱幼曲)音樂文化。
下半場由劉佳雯老師演奏黃好吟教授的作品《煙霄引》作為開場,特殊的定絃、演奏的動態韻律都是重點,同時具有技法難度的挑戰。王瑞裕老師為了這場音樂會全新完稿《懺》,樂曲以佛曲為主題發展,是本場音樂會的首演之作。音樂會的最後安排兩首箏樂重奏與合奏。大觀箏樂團選奏樊慰慈教授的作品《鄧麗君》,以三重奏版展現在聽眾面前。臺藝箏樂團選奏的《人生‧如夢》,是一部運用臺灣唸歌素材展開的作品,它立基於牛玉新、張儷瓊二位合作的同名獨奏曲,進一步由徐瑋廷、張儷瓊進行編配為三部箏樂合奏作品,以人生的光明正向作為本場音樂會的壓軸樂曲,臺灣風格鮮明、效果特出。
本場音樂會吸引了在場超過100位師生聽眾,氣氛專注、迴響熱烈。節目的安排除了歷史的脈絡,亦有傳統和創新的對照。「臺藝箏樂展」是個延續性的欄目,希冀可以在未來繼續推出關注臺灣箏樂創作的節目,共同欣賞師生們的教學及學習的成果,期待第二場臺藝箏樂展「亞洲箏樂的薈萃」,2017年5月17日與您相見!!!